close

===機車===

胎壓低優點:輪胎接地面積大,抓地力好,遇坑洞比較不彈跳,輪胎胎面磨損較均勻,急煞較穩定
胎壓低缺點:重託,加速慢,耗油,龍頭較重
胎壓高優點:輕快,加速快,省油,龍頭較輕
胎壓高缺點:抓地力較差,遇坑洞彈跳明顯,輪胎中間磨損較快,急煞車輪易撇 


國外的 GP 論談發問的結果, 只要有以下3個條件, 就能調出好騎+耐用度算OK 的胎壓:


1)不可打低過66%的胎壓, 輪胎在66%的壓時, 磨損度增加48% 

>這是耐用的條件.

2)10/20% 規則 (冷) 前胎/後胎 和 (熱) 前胎/後胎 , 如果胎壓增加超過10/20% (前後比) , 就請降 1-2PSI , 這個要自己寫筆記+有量壓的儀器.
不足就加壓1-2PSI. 最佳化就是 10/20% 的冷到熱增加.

>這是溫度的條件.


3)這是自己加的, 舒適度 ...
10/20% 前面的 BT601 很適合, 後面的 SS530R 罐28.5 PSI 會太跳, 完全沒Q度 = =|||
雖然26.5 PSI 個人騎到終點熱只有 9.5% 的壓增, 可是很Q, 不會跳到快內傷的感覺...

>這是舒適的條件.

 

 

 

 

===應該是汽車比較合適===

當左右胎面溫度比中心高,加胎壓;

中心胎面溫度比左右高,減胎壓;

內側胎面溫度比外側高,負camber過大或是toe-out過度;

外側胎面溫度比內側高,正camber過大或是toe-in過度;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DED 的頭像
    DED

    DED的部落格

    DE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