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:
說真的
如果只看規格表
會以為媽媽都是同一人
今天指講多數人使用的情況
不專門跑賽道
天天用車載家人
當當馬路小英雄
舒適是很主要的考量
價格還是會稍微反應出品質
如果有複筒就不要選單筒
說真的
沒有針對車型,寫推薦配置
真的是有夠爛
所以網上自然一堆負面評價
講的好像多機密的know how ?!
自然市場就是做不大
算了,廢話不多說
0. 全部都是環環相扣,順序很重要,依此類推
1. 彈簧硬度:前4~8,後3~6;前<=1.4後
如果可以,最好是前小後大,甚至前後一樣,舒適性最佳
(但這牽涉到,阻尼的曲線圖,造成市面上一般都是前大後小)
再怎樣,前面絕對不要>後面1.4倍以上
不然你永遠跟舒適絕緣
2. 車高設定:前低後高,後>=前 0~10mm,5最佳
通常都是Hi-Lo kit
所以高度要多低,多高
都是依你的喜好
但是...絕對要保持前低後高
不要講什麼山路重踩才會前後平衡
翹翹板知不知道?!
想像一下,彈簧不變的情況之下,
僅變動前後高低,前後輪的負重會有怎樣的轉變
3. 阻尼設定
通常啦~
通常來說
前面會設定的比後面硬一點或是一樣
但這必須是車高前低後高,或是前後同高的設定下
如果...今天你很不幸的
設定了前高後低,那你的阻尼就勢必要後>前
基本上要有兩種方式來加快設定
3.1.1. 靜態:胎壓要=>原廠建議值
輪胎也是避震系統的一部份
但是主要不是拿來當避震用的
所以靜態用力推B柱搖晃車身時
輪胎形變越小越好 (不然你裝避震幹嘛?!)
3.1.2. 靜態:阻尼
通常前面K值比較高
所以先調後面
中等力道下壓 (因個人體質有所不同,這裡指平均值)
一秒左右,晃兩下後停止,且初始下沉幅度低原原廠
後面調完後,換前面,相同方式
不要太快恢復也不要力量超大才能壓動
3.2. 動態:阻尼全部設定最軟
先順順開,感受需補強舒適的部分
平面,順開,加速,過彎
不平路面,順開
只要側傾不要讓你感覺到不適
就先忽略側傾問題
如果阻尼設定完全不行,你應該開動一個車身就會回來了
3.3. 根據測試結果調整
前後的震幅要一致 (或是震動的感受)
才能發揮最大作用
要記住一點
避震不是鐵棍,太硬就沒貼地性
加速就不會快,更沒有舒適性
找到自己想要的設定之後
之後就可以此為基準去微調使用情境
如果當初是用市區去測
有載重,後-1~2
跑高速,前後+1
爛路,前後-2
4. 定位
只要車身不要降太低
通常低於原廠20mm以內都可以調回原廠值
(依車型而定)
如果太低,就要改可調仰角
不然就是吃胎
5. 如果自己會想調的,才需要看
請買自己好調的
不要買那種要把車頂起來才能調整的
或是要拆一大堆的
搞死自己
這樣不如買原廠樣式套裝的
也可以省去前面的測試時間
祝大家都擁有自己喜愛的避震表現
留言列表